上海控本资本
免费咨询电话:400-114-1349
-热门资讯-

美国也有“借壳上市”!这会成为超级独角兽“曲线IPO”的捷径吗?
来源: 华尔街见闻 | 作者:worldfh | 发布时间: 2018-01-18 | 2726 次浏览 | 分享到:
风投资本孕育出的超十亿美元估值“独角兽”,绝大多数都选择保持私有的状态;而少数敢于走向IPO“吃螃蟹的公司”,下场都比较难看。图片社交应用公司Snap3月初上市至今,较发行价已跌去近40%;而送餐服务公司Blue Apron自从两个月前上市以来,股价更是惨遭“腰斩”。

风投资本孕育出的超十亿美元估值“独角兽”,绝大多数都选择保持私有的状态;而少数敢于走向IPO“吃螃蟹的公司”,
下场都比较难看。图片社交应用公司
Snap3月初上市至今,较发行价已跌去近40%
而送餐服务公司
Blue Apron自从两个月前上市以来,股价更是惨遭“腰斩”。

  但长期依赖超级融资论“续命”,也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首次被大幅下调估值达
15%的“宇宙第一独角兽”Uber,就是前车之鉴。
  初创公司在走过野蛮增长期之后,终归还是希望能从公开市场上分到一杯羹。

   为了解决上述困境,一伙硅谷创业者开设的公司,
将目光投向了本用于调整公司结构、分摊项目风险的“特殊目的实体”
(SPV)

  这类帮助超级独角兽“曲线IPO”的SPV,叫做“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下称SPAC)

 

美国也有“借壳上市”?

 

这家名叫“社会资本” (Social Capital)的风险投资公司,计划于9月的第二周与意向投资者会面,并于9月中旬在纽交所上市;
而根据其本周三
(823) 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的申报材料,
“社会资本”的上市目的,是从公开市场上募集至少
5亿美元资金。

  这笔资金到手之后,这家自称SPAC的“社会资本”,会与不下150家估值超十亿美元的私有美国科技初创企业(即独角兽)洽谈,
寻求购入其中一家企业的股票,成为这家企业的少数股东。
  而
SPAC在公开市场上交易的股票价格,则根据市场对于被投资企业的预期和需求波动。

  这样一来,被投资企业可以绕过传统公开上市(IPO)的种种门槛和麻烦,直接通过SPAC获得来自公开市场的融资。
  而
SPAC,实际上就成了公开市场投资者对这家被投资的私有企业进行交易的“容器”。

   从成因到结果,美国和中国的“借壳上市”,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社会资本”CEO Chamath Palihapitiya今年5月在索恩投资大会 (Sohn Investment Conference)
上讲话通过这一“曲线IPO”的途径,被投资企业自身还可以绕过经营IPO业务的银行,省去大笔承销成本;
当然,这对于年内股票业务不景气的华尔街投行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好消息。

  SPAC:是“空头支票”,还是超级独角兽“上市”新途径?

此次负责承销“社会资本”IPO的银行,仅有瑞信银行一家。
  “社会资本”是否能够成功
IPO,乃至IPO之后能否找到一家合适的“独角兽”谈妥股权收购交易,都还是个未知数。

从一个角度来看,可以说“社会资本”是给参与IPO的公开市场投资者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但这并不妨碍私募基金和其他市场投资者对于
SPAC这一投资形式的热情。

  据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今年年初以来美国证券交易所共有22SPAC公开上市,共募集69亿美元资金,
超过金融危机前
2007年创下的38SPAC51亿美元资金的记录,达到历史新高。

  金融危机之后,投资者大多不再敢涉足SPAC领域。过去十年中,
大部分
SPAC在股东集体投票否决并购议案并撤出资金后,成了真正的“空壳公司”。

  但自2015年以来,又开始有数以亿计的资金涌向硕果仅存的几家SPAC,大举收购消费品、科技和化工领域的企业。
  去年一家
SPAC收购了美式炸鲜奶Twinkie生产商Hostess Brands Inc.
  今年年初,另一家友好收购无尘产品制造商立合斯顿控股的
SPAC,在公开市场上募集逾十亿美元。

  进入超级独角兽视野的SPAC,究竟是“救命丹”,还是“鹤顶红”?这家“社会资本”接下来的一举一动,
都会被风投资本和初创行业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