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境外私有化回归的股票基本都是中概股,中概股的含义是主要业务和经营都是在中国,其实创始人股东也通常是中国人。中国人控股的中国企业,怎么都跑到境外市场去上市了呢?
目前境外私有化回归的股票基本都是中概股,中概股的含义是主要业务和经营都是在中国,其实创始人股东也通常是中国人。中国人控股的中国企业,怎么都跑到境外市场去上市了呢?
首先,从上市条件而言,很多中概股选择海外上市是因为比较容易操作。
因为A股上市需要审批,对连续盈利年限有要求等,很多企业不符合A股上市条件,若想融资只能走海外途径,有些公司已经境外上市了还没实现盈利,除了走境外上市别无选择。
其次,纳斯达克在科技股中的神圣地位,也值得中国的创业者去膜拜。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股的兴起主要是在美国市场。
中国人创办大批互联网公司,包括早期的新浪、搜狐和网易,后续的BAT中的百度和阿里巴巴等都在纳斯达克上市,在纳斯达克敲钟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的梦想与情结。
主要是当年纳斯达克兴起的时候,中国证券市场尤其是创业板还并没有成气候,资本市场的活性和估值跟全盛时期的纳斯达克无法相提并论。
再次,美元基金投资介入,让海外上市成为不归路。
因为境内上市难度大,所以很多科技公司在早期引入财务投资者时,就已经确定后续的上市路径。
选择了美元基金和搭建红筹架构,相当于当初的跑道选择就确定了境外上市,选择了美元基金和境外红筹架构,再想回A股那就有相当的难度了。
最后,对境外非理性迷恋情结也起了些作用。从创业者个人角度,也可能认为通过搭建境外结构融资和上市,把个人财富也转移到境外更为安全。
另外,早期中国的创业者对于境内外的市场不太了解,反正认为上市是件挺牛的事,要是能境外上市那就牛大了。
客观地讲,境外上市对于企业发展帮助也很大,因为有境外上市的可能才能获得各种投资,境外上市也可以实现融资支撑企业发展,同时境外上市也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和企业家视野。
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方式包括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两种模式,间接上市包括红筹上市、买壳上市、借壳上市、造壳上市,少数公司采用存托凭证和可转换债券上市,但这两种上市方式往往是企业在境外已上市,再次融资时采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