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鹰潭市2018年7月发布《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的实施意见》(鹰府办发[2018]36号),强化对企业上市的奖励政策,争取到2020年底,全市新增境外上市企业3-5家。截至目前,鹰潭的A股上市公司一共有2家。
鹰潭市政府给予全市每个在境内沪深交易所市场成功上市的企业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奖励扶持,其中:省级财政奖励500万元,市本级财政奖励1000万元,企业注册地财政奖补标准由各地自行制定,奖补(含税收奖励补贴)总金额原则上不低于1500万元;对全市每个在境外主要证券交易所市场成功上市的企业,按照其实际融资总额的2%由省和市本级两级财政分别给予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很野心:沈阳市
沈阳市2018年9月印发了《沈阳市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力争到2020年,境外上市公司达到50家以上。截至目前,沈阳所拥有的上市公司一共23家,三年目标预期是要翻倍。

科创板提出后,12月出台推进企业上市政策的济南市便将“科创板”写在了政策里,表示要积极对接国家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重大改革举措,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融资;并且将重点挖掘和筛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盈利能力好,净利润在3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以及“十大千亿”产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四新企业”等。
济南市对企业上市的补助也不低,为激发企业上市积极性,济南市大幅提高了上市奖励额度,将企业境内外上市补助由过去的500万元提高到800万元,将企业新三板挂牌补助由过去的15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
济南市认为自身拥有34家在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次靠后,在省内17市中仅居第3位,与济南作为副省级城市和经济大省省会的地位不相匹配。
奖励翻倍:合肥高新区
合肥高新区今年3月出台的《合肥高新区加快企业股改上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对上市企业的奖励幅度大幅提高,由原先的400万元直接提升到1000万元。合肥高新区计划到2020年末,力争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0家,确保全区上市挂牌企业数量位居安徽省、合肥市乃至全国高新区前列,形成上市企业“合肥高新板块”,实现“财富高新”战略目标。
合肥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7年末,合肥高新区本年新增上市企业3家,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9家,约占合肥市上市企业总量的近一半,占安徽省的五分之一。
上市后积极纾困
自11月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以后,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从减税降费、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实力、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和保障政策落实等角度给予民营企业支持。
今年,上市企业大股东股权质押危机此起彼伏,各地政府还积极出台纾困举措,中证君不完全梳理统计,北京、深圳、上海、浙江、四川、广东、湖北等十多个省市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帮助企业化解股权质押风险。
如,北京、上海、浙江、四川等地公布设立纾困基金。上海提出建立100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基金,100亿元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逐步扩大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规模至100亿元。湖北提出设立100亿元县域发展引导基金、100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基金、100亿元担保再担保资金。内蒙古提出“两个100亿”,即设立100亿元企业流动性风险防控基金和100亿元企业纾困发展基金。山东、山西和宁夏分别提出设立100亿元、50亿元和30亿元民营企业纾困基金等。
鼓励企业上市的各地区,上市公司数量还不太多,例如鹰潭目前还只有2家上市公司,所以推出了最为丰厚的企业上市大礼包,据wind数据统计,有302个城市上市公司数量在10个及10个以下。
而积极为上市公司纾困的地区,上市公司数量确实不少,如广东有585家上市公司,排在我国各省市第一,接下来是浙江(431)、江苏(399)、北京(317)和上海(283)。